俄羅斯竟然動用洲際導彈去打擊烏克蘭中部地區的一處工廠,烏克蘭空軍滿世界大喊卻沒人敢相信,結果幾小時后俄方又砸來一枚。這樣而匪夷所思的場景竟然出現在了俄烏戰場上。 (烏克蘭方面公布的彈頭落地視頻截圖) 這到底是烏克蘭方面的誤判,亦或者是輿論戰呢?還是俄方非常抽象地動用洲際導彈打了一次常規戰爭? 當地時間21日的凌晨,俄方對烏克蘭進行了一次報復性的空襲,報復前幾天烏克蘭使用美國提供的“陸軍戰術導彈”襲擊布良斯克州的一處俄軍彈藥庫。俄方說,烏克蘭的襲擊沒有造成損失,但俄方依然非常憤怒。 因為拜登開放了授權,解除了烏克蘭使用美援遠程導彈打擊俄羅斯領土的限制。隨后,英法也取消了相關的限制。烏軍聞訊而動,立刻動用“陸軍戰術導彈”以及“風暴陰影”巡航導彈,對俄羅斯境內目標展開偷襲。 北約武器不能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這是一條俄方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反復劃下的紅線,并且莫斯科已經多次強調,一旦這么做了,就會使用核武器進行對等反制。 在拜登開放授權之后,俄羅斯總統普京立刻就簽署了新的核學說,降低了俄軍使用核武器的門檻。 (一組彈頭中可能包含多個載荷) 隨后在21日的空襲當中,烏克蘭人就看到了一種非常怪異的場景,六組彈頭以非常陡峭的角度從天空中落下,砸在了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一處工廠內。這六組彈頭幾乎是排成排落下,間距非常規整,但落地之后的動靜卻又不大。烏克蘭空軍大膽猜測,這是一枚洲際導彈打出來的分導彈頭。 我們知道洲際導彈的攜帶的一般都是核彈頭,核彈落地的動靜怎么可能如此之小?拍攝視頻的攝像頭也不受任何影響,所以說這些彈頭顯然不是核彈頭,而是某種常規彈頭。 不過從彈道特性上來看,確實也不像是俄軍常用的伊斯坎德爾導彈,和伊朗襲擊以色列動用的那些中程導彈也有相當大的差異性。 從目前烏方放出的彈頭落地視頻來看,這更像是某種集束式彈頭,而且是沒有裝藥或者戰斗部很小的測試型彈頭。 烏方猜測這是一種射程在5500公里到6000公里之間的中遠程導彈,并且把型號確定為RS-26“邊界線”彈道導彈。 (烏克蘭猜測這是RS-26中程導彈打出來的動靜) “RS-26”確有其彈,這是俄羅斯在2010年左右研發的一種中遠程導彈,當年為了規避中導條約中5500公里的限制,俄方聲稱RS-26射程超過6000公里,并將其稱作洲際導彈。 RS-26在2015年之前一共進行了五次試射,在試射當中表現出的最大射程是5800公里,如果考慮到俄方有一定的保留,最大射程可能會超過6000公里。無論從哪個角度看,6000公里級別的射程都不太像是一種洲際導彈。按照中國的標準來應該算作遠程彈道導彈。 (RS-26導彈的發射車,該導彈從未正式曝光過) 不過RS-26在2015年之后就逐漸銷聲匿跡了,有消息說是為俄羅斯的“先鋒”高超音速導彈項目讓位,也有人說是因為美方的擔憂和阻撓,所以俄方放棄了這種前景不明的遠程導彈的研發。 如果排除掉RS-26的現役,俄軍現役序列內的彈道導彈可就沒幾種。往下走,就直接到了1000公里以內的伊斯坎德爾,而眾所周知,伊斯坎德爾不可能攜帶6枚彈頭。如果往上走,就只有白楊-M或者是“亞爾斯”這樣的陸基機動式洲際導彈了。 (俄媒公布RS-24亞爾斯導彈末端釋放8枚分導彈頭的演示畫面) 如果說俄軍動用亞爾斯導彈去打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那么它的射程要進行大幅度的壓縮,導彈的彈道必須調得非常高。而洲際導彈要打這么高的彈道,很難躲過美國部署在東歐的那些陸基反導雷達,以及天基部署的導彈預警系統。 不過截至目前,美方并沒有對此有一個確切的說法。不過西方媒體卻非常一致地聲稱,俄軍打得不是洲際導彈,而是中程導彈,特指射程在3000到5500公里這個區間的中程導彈。 問題又繞回來了,俄軍現役導彈庫當中確實沒有符合這個射程區間的中程導彈,唯一接近的就是前面提到的RS-26這種未服役的遠程導彈。 如果西方媒體的情報屬實,那RS-26幾乎是唯一的可能。俄軍手中有沒有RS-26?這一點我們不能排除,因為俄方在2015年進行了RS-26的最后一次試射,但不代表俄方手里沒有庫存的測試導彈。 (亞爾斯是俄軍目前戰備水平最高的洲際導彈,能攜帶多組彈頭) 不過,要拿一款幾乎是10年前生產的測試彈,去打擊一個烏克蘭境內的目標,無論怎么看風險都很大。如果打偏了怎么辦?如果導彈在發射當中出現故障怎么辦?導彈飛到一半炸了又怎么辦? 按照俄方事后的通報,這次俄軍使用的是名為“榛樹”的新型中程導彈,而美媒推測這其實就是RS-26導彈的最新版本,并不是俄方近幾年全新研制的新導彈。也就是說,這個六七年前封存的導彈項目起死回生了,還把復出后的實彈打靶測試,直接放在了烏克蘭境內。 無論俄方到底是使用了洲際導彈還是中遠程導彈,去打擊烏克蘭境內的目標,俄方的目的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動用高規格的戰略打擊手段,來對烏克蘭及背后的北約進行一個實質性的威懾。這是俄方的紅線屢屢被觸碰,被突破之后的重量級反擊。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打到烏克蘭境內的這些彈頭,爆炸動靜很小,說不定這些就只是帶了微量炸藥的測試彈頭,抑或者根本就沒有戰斗部的配重彈。 (用遠程彈道導彈亦或者洲際導彈實彈警告對手,這可能是破天荒的頭一回) 這次俄羅斯可能要創造歷史了,無論是洲際導彈還是遠程彈道導彈,它們在被研發出來之后,還從來沒有被應用于實戰。烏克蘭也很不幸地成為第一個遭遇遠程導彈或者洲際導彈打擊的國家。 萬幸的是,俄羅斯這一次的打擊只是警告,沒有使用核彈頭,也沒有使用大當量的常規彈頭,造成的破壞很有限。但背后的警告意味卻非常濃重,如果烏克蘭和北約再越紅線一步,下一次落地的可能真就是核彈頭了。 |